农村小学网络游戏推荐?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一、小学生怎样做到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绿色上网

未成年人在网吧上网容易接触到不良的信息,容易痴迷,容易学坏,进而影响学习,所以受到学生家长的强烈声讨。近年来,仪征市图书馆针对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一社会现象,发挥自身优势,设置了未成年人电子阅览专区,配置六台性能较好的电脑,让未成年人免费上网。同时,限定时间,只有一小时;限定内容,只能查资料,从而将好事做到了实处。

推出四大特色服务栏目

在仪征市图书馆,未成年人可阅览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仪征图书馆网站少儿园地内容、共青团中央推荐的100个绿色网站。该馆还在图书馆网站上开通红领巾读书园、少儿新书介绍、益智乐园、少儿科普、亲子园等供未成年人阅读。开放时间里,工作人员精心指导小朋友们使用计算机,掌握网络应用技术,熟悉文化信息资源利用,同时,推出四大特色服务栏目:一是随书教程,网络作业辅导;二是馆藏经典图书片段精选;三是“网络知识导航”,方便少年儿童了解丰富的网络世界;四是“信息探索窗”,通过探险的形式,带小朋友漫游世界,包揽天下人文景观。此间,根据少年儿童不同的年龄层次,为他们设计“馆藏精品”、“读者论坛”、“知识导航”、“信息探索”等栏目,拓宽了少年儿童的知识视野,为少年儿童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远离网吧的诱惑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图书馆还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每次上网阅览时间为1个小时,满足小读者阅读需求,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

开展网上德育活动

教育信息化为未成年人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和网上资源创造了条件,也为网上德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目前,许多图书馆都建有电子阅览室,如何引导青少年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里收集有益的、健康的信息呢?仪征市图书馆自2000年开始进行网络建设以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手段,使得网上德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举办了各类读书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2001年,举办了青少年健康上网系列活动;2002年,利用网络举办了公民道德知识竞赛等活动;从2003年开始,针对个别网站传播不健康知识,仪征图书馆首次提出了“绿色上网”的网络主题概念,为广大未成年人读者提供丰富、美化、优化的网上信息资源,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活动。比如:举办了“绿色上网”系列电脑知识讲座、党建知识有奖竞赛、法律知识有奖竞赛、电脑知识有奖竞赛、网上读书活动等;2004年,图书馆对“绿色上网”活动在形式上又进行了完善,分不同层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如:面向中、小青少年举办的学雷锋网上读书活动;面向大、中学生举办网络读书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举办了“大手牵小手学电脑”活动;面向青少年举办了暑期学电脑活动;利用文献资源共享工程面向低幼读者举办了学成语、讲成语活动;面向广大青少年读者免费举办网上读书活动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活动的达2万余人次。2005年,图书馆又针对青少年举办了网络冬令营、网络夏令营等活动,还在本馆网站上增设了少儿网络版,其中的“大唐诗录”、“少儿图书”、“电子动漫”、“自己的作品”、“新书推荐”、“听歌学英语”等栏目无不让青少年喜爱,无不让青少年心动,青少年在这块方寸间阅览古今、描绘理想、畅谈未来。

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读书知荣辱”征文比赛、网上知识竞赛、“新农村的建设者红领巾暑期读书活动”、“节假日亲子读书”、“关注少儿阅读,开创多彩人生”读者座谈会等活动,这些寓教于乐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图书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教育职能,使走进图书馆的小读者在闲适和愉悦中开启了智慧,增添了知识,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评,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开始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据统计,几年来参加活动读者近10万人次,网页点击率平均每年增加20%。

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量渠道,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然而,许多青少年上网不是阅读信息,也不是查询学习资源,而是聊天、玩游戏,一些青少年由于受到了来自网络游戏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影响,以及痴迷网络游戏,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伤。因此,仪征图书馆加强了电子阅览室管理,净化网络资源,指导青少年上网学习,提供信息导航服务,坚决抵制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恐怖、残忍等内容的游戏软件流入图书馆,同时还教育青少年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和网络安全,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教育青少年不输入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网络上不健康的有害的信息,为青少年创造了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首先,图书馆针对青少年在上网中遇到的问题,重点实行“3W”的引导,即为什么上网(why)、如何利用网络(how),什么时候上网(when),举办上网教你行、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等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上网、正确对待网上信息,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其次,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社会等各层面的综合引导作用。与学校、家长约定,限定他们的上网时间,利用文献信息共享工程、少儿版空间等向青少年推荐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网站,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设置密码,使他们只能上指定的网站等,还经常监督他们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若发现他们点击不健康、不文明的网站及时指出其危害性,并坚决制止。注重让学校、家长、图书馆形成合力,从快捷、高效地获取信息;科学认识、评价信息;吸收、积累和运用信息;驾驭和创新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等五个方面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

再次,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例如图书馆举办的“小手牵大手”网络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认识网络,健康地利用网络,让家长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从而达到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的良好效果。

几年来,仪征图书馆设置的未成年人电子阅览专区,很好地落实了平等、免费、限时的原则,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建起了城市里的“绿色网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好管理、教育、引导等工作,有效帮助未成年人对网络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效帮助广大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有些同学还因此而戒除了网瘾,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有效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技能,不少学生制作网页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市实验小学2名学生制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专题网页还得到了《人民日报》、央视国际、新浪、搜狐等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当前,围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仪征图书馆将坚持发挥图书馆的独特优势,敞开阵地,办好专区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乡村小学没有条件进课外书的理由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然而在农村小学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是一个盲区。本文试以自己实施课题研究以来的教育实践经验,谈谈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阐述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一些做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兴趣对策现阶段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农村小学课文阅读的现状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语文的课外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与否的关键。但现阶段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很让人担忧,不容乐观。1、学生无课外书读。大部分农村小学无健全的图书室,室内无好书、新书。图书室也没有随时向学生开放。家长对子女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很少为子女购买课外书籍。2、学生无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农村小学条件艰苦,教师除忙于教学工作之外还家务繁多。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面未能身先士卒,起好榜样带头作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哪里会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呢?小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外阅读了;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予厚望,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进行课外阅读。另外也发现,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上。3、学生无课外阅读的空间。不少农村小学由于资金缺乏,办学条件差,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也难以随时向学生开放,班级图书更是一片空白。广大的农村小学,办学历史不长,学校办学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无法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4、家长不支持。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放任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为闲书,有的家长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做些习题,这与学生的欣赏水平以及家长狭隘的阅读观念有关。也有的家长是在老师要求下才会让孩子读书,但一般都坚持不下去,不能让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他们把课外阅读当成是一种任务硬塞给了学生,不管其年龄、时间、个性等因素,一下子就想将孩子培养成才。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5、学生无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农村小学条件艰苦,教师除忙于教学工作之外还家务繁多。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面未能身先士卒,起好榜样带头作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哪里会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呢?学生的课余生活被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或网络游戏所吸引,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重,自我约束的能力差,很多学生说只有老师布置了摘抄任务的时候他才会进行课外阅读。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教师经常抱怨学生沉迷于口袋书和卡通漫画书,却不知我们的学生也常常抱怨:“老师让我们读书,一读书就非得写读书笔记,烦死了。”不是学生没有了阅读兴趣,而是这种兴趣被肢解了,被格式化了。所以我们得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让小学生们能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不断地获得相关认识自己的知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作文及语文能力,增长各种知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必要的。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晨会、语文活动课、班队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听童话故事录音,再经常有声有色地给学生讲故事。故事中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会开始热衷于一本本课外读物。

2、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当学生读他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常常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悲同喜,读完后还兴奋得滔滔不绝,向人介绍书的内容。当学生读他不喜欢读的书时,他会味同嚼蜡,读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为学生提供了一套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读物系列丛书。3、展示阅读成果。①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讲故事比赛”“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②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使语文教学从封闭的教学机制中解脱出来,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精神积累,使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得到了迅猛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再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读书就能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翔,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参考文献[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不良行为及矫正实验报告》[J]中国语文网 2005.04.09[3]安恩平.阅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师教育科研.2006.05.21.[4]刘辉.营造书香校园唤醒阅读兴趣[N].鄂尔多斯日报,2007.[5]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然而在农村小学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是一个盲区。本文试以自己实施课题研究以来的教育实践经验,谈谈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阐述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一些做法。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兴趣对策

现阶段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玉林市博白县公安局龙潭派出所青少年盗窃案案例】2009年10月10日早上6时许,广西玉林博白县公安局龙潭派出所接到辖区内群众报警,称其美好超市被人翻墙入内盗走部分现金及香烟等物品,具体损失不详。

接警后,民警经过走访了解到,约半小时前有人看见3名可疑少年提了一只纤维袋子从报案人家门口的巷道出去了,而且目击者还认识其中一名少年李某15岁的儿子李某某。根据现场的情况,民警断定该案应系未成年人作案。

就在民警正在进一步调查时,又有群众反映3名少年并没有向镇外方向逃离,而是提着那只袋子龙中大路往龙潭中学走了。根据线索,由失主带路,民警在龙潭中学内将3名少年抓获。

经查,3名少年(张某十六岁、李某某十五岁、吴某十六岁)都是龙潭中学的在校生,于几天前离家并逃学外出上网,他们在浪花网吧花光身上所有的钱之后还想弄点钱继续上网。于是,其中有一名少年(李某)想到盗窃美好超市,便提议前去看看。

3人到超市后发现,超市大门紧锁没有人。于是,3人便合谋翻墙进入超市实施盗窃。谁知超市里居然没有多少现金,于是他们便“就地取材”,用小卖部里的纤维袋子将香烟、火腿肠、方便面、饮料等盛了半袋子后仓皇逃离现场。由于在街口被人发现,三人便快速地往学校的路回去,没想到却被民警和失主逮了个正着。

【玉林市博白县亚山派出所青少年抢劫案案例】2009年1月20日下午5点左右,王东和李强从网吧出来,身上仅有的20块钱只够他们吃顿晚饭了,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呢?两人合计了一下,决定铤而走险,找个有钱的同学,抢点钱。

当天晚上8点左右,李东和王强埋伏在学校附近的一条小路上,外出的同学陆陆续续回学校了,突然隔壁班陈刚引起了他俩的注意,听说陈刚家挺有钱的,开学的时候还是还是他爸爸开小车把他送到学校的,他俩决定就找陈刚下手,王东从地捡起一块砖,和李强一起悄悄地从陈刚后面跟了上去,随后两人互相使了一下眼色,李强冲上去一手搂住陈刚的脖子,一手捂住他的嘴巴。

陈刚想反抗,王东举起手中的砖块威胁说:不要动,我们是求财的,再动我砸死你!两人把陈刚拖进了边上的树林,逼陈刚把身上的钱拿出来,陈刚不肯,李强就随手给了他一个耳光,陈刚还是不肯,王东举起手里的砖头就砸在他头上,流血了,陈刚不敢反抗了,李强上去从陈刚的上衣口袋搜出了50元现金。

这时,前面好像有人(注:系附近某电子厂员工杨某下班回家路过)经过,王东和李强拿着钱赶紧逃走了,陈刚找到同班同学胡某,把自己被人抢劫的事情告诉了他们,胡某随即拿出自己的手机报警。

民警迅速展开了调查,两个小时后,民警在学校附近的网吧里把正在上网的王东和李强抓获,两人对抢劫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经法医鉴定:陈刚头部的损伤已构成人体轻微伤。

扩展资料:

网络游戏不仅仅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还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领域。

第一、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大量案例已经证明,上网成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甚至出现个别青少年几天几夜在网吧游戏因疲劳过度而猝死的极端事件。

陶醉在网络游戏中的青少年往往深陷网吧不能自拔,劳心劳神。即便他们离开网络游戏,也常会出现头晕、眼花、食欲下降等各种症状。

第二、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专家指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往往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在心理上则表现出自我封闭、自以为是等抑郁性神经症。

这些青少年虽然能通过虚拟世界中的打拼、搏杀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但他们无法从中提高自己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因此沉迷网络游戏的人一旦回到实际生活中,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以致他们在现实的困难面前总是选择逃避。

第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业。

学生上网成瘾造成学习成绩不合格而最终被迫退学的报道,这些年来屡见各种媒体。

相关数据表明,目前网络游戏玩家中每天玩 3小时以下的仅占 26. 17%,玩 3至 6小时的占 28. 17%,而每天玩到 6小时以上的竟高达 45. 65%。

第四、诱发青少年误入犯罪歧途。

对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行为自控能力还较弱的青少年而言,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情节极可能成为引发他们犯罪的诱因。

在我国,2001年与网络有关的犯罪占总犯罪率的 0. 6%,2002年增加到 7%,2003年达到 13%,而到 2004年已升至 21%。

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习、生活最主要的两个场所,老师和家长与青少年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关系也最为密切。因此,老师和家长应义不容辞地发挥防范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主力军作用。

在防范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各种措施中,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明确限定孩子每天玩网络游戏的时间都是必要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过度沉迷网游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