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沉迷网络游戏推荐?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机制是否有效 2024-09-03 17:49:04 0 0 一、关于防沉迷网络游戏的论文少年儿童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摘要:少年儿童为何沉迷于网络游戏?本文试通过与八位酷爱网络游戏的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谈话内容作为第一手资料,经过整理,对这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进一步找到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法。关键词:网络游戏原因分析应对策略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我们学校五年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网络游戏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经初步统计,两个班75名同学有43人上网玩过网络游戏,接下来我们设计了简便易行的谈话内容,采取了较为轻松的谈话方式,尽可能地创设比较开放的交流氛围,与其中热衷于网络游戏的八人进行了单独交流,话题主要有:你知道的网络游戏有哪些?你知道哪些相应的游戏知识?你个人认为自己从游戏当中获得的益处是什么?失去了什么?你在什么时间、何处、通过什么方式开始玩网络游戏?家长对于你玩网络游戏持什么态度?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的谈话结果,我们进行了整理、分析和思考。一、少年儿童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1.社会潮流的影响在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时尚”越来越成为公众的价值追求。网络游戏的出现,以其前所未有的独特魅力很快成为“时尚”的重要内容。许多人谈起网络游戏时,眉飞色舞,令听者无不心驰神往。于是,盲从与追求“时尚”的价值取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了网络游戏大军的行列。这种“时尚”的诱惑即便是成年人也难以抵挡,又何况是价值观念尚处于完善之中的少年儿童呢?与之交流的八位同学,除了一人由于家长要求每次玩10~30分钟以外,余者每次玩游戏的时间都在两个小时左右,有的甚至达到四、五个小时。2.家长对于网络游戏缺乏理性认识尽管我们只是与少数同学进行了交流,但是这种个别谈话的调查方法获得的结果更准确,更具有说明力。胡彬喝下农药、张潇艺跳下高楼难道不是值得我们足以警醒的个案吗?学生父母多数认为孩子玩网络游戏只是电脑辐射有害于眼睛和身体;即使个别家长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害处,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甚至个别家长允许孩子在家里玩。岂不知,正是家长们这样的放纵,才最终成就了一个个网瘾缠身的孩子。3.伙伴的不良影响众所周知,伙伴对于正在成长当中的少年儿童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他们渴望独立,但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追求刺激、善于模仿又缺乏足够的抵御诱惑的能力;同时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又具有极强的逆反心理,尤其反感老师和家长的管教。与老师家长相比,他们更喜欢与同学、亲戚间的兄弟姐妹交流,也更乐于接受他们的影响,他们之间交往程度的深浅直接决定了影响力的大小。从我们获得的资料来看,这些少年儿童网络游戏的接触也无一例外地发端于自己的伙伴,伙伴之间的交流话题一旦指向于网络游戏时,影响的效果便可想而知了。4.教育者的忽视毫无疑问,在学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对学生玩网络游戏的认识不到位,致使关注程度不够,干预力度不足。一方面,他们没有认识到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活动乃至整个班级管理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有的老师认为,即便学生身染网瘾,自己亦无须承担太大的责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主要来自于当前的教育体制,确切地说是关于教师的考评制度。毫无疑问,老师就是老师,决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也决非是具有无限潜力、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他不能不考虑自己以及家人的生存,他不能不考虑他人对于自己工作效果的认可。对于那些网瘾缠身的孩子而言,尽管他们的老师难辞其咎,但是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最终还是由孩子及其家长买单,胡彬、张潇艺的案例就是明证。教育者的忽视还表现在学生学业负担的繁重,学生在学业上面很少得到网络游戏当中的情绪体验,一方面是学业上的枯燥无味甚至遭受太多的挫折,另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当中的成功体验,两相比较,又怎么令孩子们不对学习移情别恋,而衷情于网络游戏呢?一位同学坦言玩网络游戏时也会遇到困难,但是他可以、也愿意请求网络帮助,你可以键入要解决的问题,网络马上就会出现许多答案供你来进行选择,不过那样比较麻烦,简便的方法可以直接请教“梦幻精灵”帮忙,有了“梦幻精灵”的帮助,“就好像是我哥哥站在我的身边一样”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结果发端于学生身上,却不能不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沉思。这是孩子的悲哀,也是我们教育的悲哀。5.少年儿童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在少年儿童看来,自己热衷于网络游戏并不完全是为了追寻求刺激和享乐,而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追求:点数的增加或是级别的升高。其中一位同学认为通过网络游戏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比如自己现在已经拥有可以结拜的资格,并且成为金兰五霸之一,“我还要成立帮派,并为帮派增光,最后成为长老”。还有一位同学认为“玩俄罗斯方块可以锻炼智力”,等等。二、玩网络游戏应该选哪些措施防沉迷沉迷在网络游戏的人大多都是现实生活空虚,乏味才会沉迷下去的多陪陪他,让他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又精彩那他就不会沉迷下去了专家观点寻找青少年网瘾的背后■潘文莹(香港青年协会督导主任)1、了解青少年沉迷上网背后的需要,然后协助他们从网络以外的生活满足这些需要。引导他认识自己追求的是朋友和被接纳的感觉。因此,辅导员要协助他计划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友谊和生活乐趣。2、从他们的强项和兴趣开始。沉迷上网的青少年,上网就是他们的强项。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强项协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成功感,以使他们在生活中有多些选择。另外还要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1、辅导员对青少年表达关心。有些同学因沉迷上网而不交功课,上课睡觉而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此时心情已非常糟糕,若老师劈头盖脸一阵臭骂,彼此关系,难以建立。因此老师关切地询问:“老师说你越来越瘦,精神也越来越差,我们都很担心,你的身体到底怎么了?”2、多了解网上的沟通模式和术语。辅导员可使用网上语言跟青少年沟通,当彼此有共同语言,辅导员也可请青少年讲解网上游戏,分享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聆听感受。总之,寻找青少年沉迷上网的背后需要,他们的强项和兴趣进行网上辅导。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话■曾繁光(香港青山医院高级精神科医生)预防上瘾基本法:合理接触时间、适当控制、学会面对诱惑、情绪与欲望的管理、平衡生活。如果孩子很易令父母愤怒、孩子总喜欢上网而不做功课、无论怎么说他也不听、总是无节制的上网,父母的期望与孩子不符……当您的孩子出现如下症状时,首先家长在气愤时,不宜教育自己的孩子,应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话。另外,还要倡导多元平衡生活,上网以外生命中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父母应与孩子有商量地制定生活时间表,协助孩子达到目标,并进行检讨、修订再尝试。父母孩子间要相互信任■李宏壮(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中央理事会主席)1、把电脑安装在家中的公共区域,这样可以对孩子的上网情况进行随时观察,尽早查出孩子是否患上“网瘾”。2、制作一张上网时间表,例如限制孩子每天上网2小时,这样让孩子知道上网是一项特权而好好珍惜上网时间。3、帮助孩子选择安全的网络游戏,当孩子开始玩游戏时,可以查看一下孩子玩游戏的情况,或者跟孩子一起玩。4、一个最简单的预防措施就是对电脑的功能和属性进行一定的设置。其实最有效的过滤系统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让亲子沟通“无极限”■孙时进(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教授说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一天早上出门,12岁的女儿对他说,班级里有不少男同学都很色,因为他们都上色情网站。出乎女儿意外的是,爸爸不但没有表扬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反而嘲笑她说,“你怎么一点都不想看啊!那你不成了BT(变态)了!”看见爸爸这么开放,女儿自然地放下了“防备”,处在青春期的她向爸爸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孙教授认为,家长开放的态度才能让亲子沟通“无极限”。现在的不少家长是“谈网色变”,对孩子上网的问题存在过度焦虑的心理。其实,家长“大惊失色”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在发现问题时,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应该是“真诚、积极和无条件”,而不是一味地“堵”。因此,从小就要在家庭中建立平等关系,这样父母和孩子交流就不会引发反感,孩子也不致借助网游躲避现实。为青少年发掘网外有益活动■傅仰承(新加坡“触爱社会服务”项目经理)在新加坡,“综合性网络健全计划”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治疗青少年网瘾的“杀手锏”。这个为青少年设立的节目,第一项就是开辟电玩室。这个电玩室,不必付钱,只需参加网络健全活动,或是平衡身心活动,就可以免费来玩电子游戏。在一个由青年工作人员看管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健康电玩的环境,来调整与平衡孩子们的生活。第二项节目就是健全网络生活辅导计划。这项计划帮助青年发掘网外有益的活动,帮助他们不要太依靠上网来填补生命的空虚。■贴心指点五步脱瘾法第1步:相似接纳法为了取得有“网瘾”的青少年的信任,热门的网络游戏都会几招,了解各种最新信息,陪服务对象一起去网吧玩。只有取得他们的认同,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找出他们沉迷网络的真实原因。第2步:危害认识法意识到“网瘾”的危害,才能产生“脱瘾”的意愿。每个人网络成瘾的原因都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击中要害。第3步:递减控制法戒网瘾是一个过程,莫急于求成。第一周,每天上5小时网;第二周,每天上4小时网。如此递减,直到减少到不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生活为止。第4步:地位替代法网络成瘾,往往因为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现实生活无法体会的满足感。组织各种活动,让“网瘾”者多参与。不时给予他们各种鼓励,让其在现实中获得肯定。第5步:改变环境法改变“成瘾”少年所处环境。让家长也认识到孩子上网成瘾中家庭存在的问题,使家长也多用鼓励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达到联动的最好的效果。■专家观点找出孩子恋网真正的原因■叶斌(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在很多患网瘾孩子的治疗中,存在一种“假网瘾”的现象。不少孩子并不是真正迷恋上网,症结往往是厌学、逃避压力和亲子沟通出现障碍。因此,在找出孩子迷恋网络的真正原因后,帮助孩子建立动力系统,制定生涯规划。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孩子参与群体活动,以技能培训、网页制作为名义,引导孩子取网络之“精华”。也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举办电子竞技和户外训练,模拟网络CS游戏,在户外举行彩弹实战演习三、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机制是否有效是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机制是有效的。防沉迷机制主要针对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而设计。这些机制通常由政府、游戏开发商和家长共同实施,以确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包括限制游戏时间、强制下线、实名认证等。首先,限制游戏时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沉迷措施。许多游戏都会要求玩家在一定时间内下线休息,或者限制每天可以玩游戏的时间。例如,在中国,政府要求所有在线游戏平台都要实施“青少年模式”,该模式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玩游戏的时间,并在超过一定时间后强制下线。这种措施有助于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沉迷游戏,并提醒他们注意游戏时间的合理安排。其次,实名认证也是防沉迷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玩家进行实名认证,游戏平台可以确保玩家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限制。实名认证也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和安全,防止他们受到网络诈骗和不良信息的影响。在一些国家,政府还要求游戏平台进行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以确保实名认证的准确性。除了限制游戏时间和实名认证,还有一些其他的防沉迷措施,例如通过教育宣传来提高未成年人的游戏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或者通过家庭和学校等机构的监管来规范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理解游戏的影响和风险,并学习如何健康地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收藏(0)